資訊庫

照顧者不是配角——護老者杏儀

照顧者不是配角——護老者杏儀

「排骨飯沒有排骨是不對的,可以去消費者委員會告你的,食物與商品不符啊」

「咁叻嘅,這是誰教你的?」——

杏儀的父親90多歲,有輕度認知障礙、躁鬱症,還有常見的「老人病」糖尿。早前跟父親到茶樓一盅兩件,精靈的對答叫人會心微笑,「但他躁鬱起來,不理場合,(情緒)說來就來,以前在酒樓一個杯飛過來,年初一都把我罵哭」。杏儀說,面對年老多病的父親,首先是認清及面對現實,調整心態後才學習照顧方法。想起那些曾令自己氣得想哭的時刻,都化為臉上笑意。

 不必把責任和情緒全攬上身 

輕度認知障礙,令杏儀的父親記憶混亂,不辨冷暖和日夜,有時忘掉老伴已離世、有時發脾氣說不要外傭照顧、有時大熱天時蓋棉被,但有時順應他要求,轉頭又把不快忘得一乾二淨。既然善忘,記憶工作彷佛外判給照顧者,「他聽完後可能『哦』、『係咩?』這樣的反應,但你不要用責備的語氣」。

知易行難,「不要責怪病患」誰不會說啊?杏儀說父親曾深夜發脾氣,令她整晚未眠,家人的情緒總不免影響自己,但不必把所有責任和情緒都全盤接受。例如日常自理方面,不必完全當他小朋友般照顧,可幫他扭毛巾,但自行抹身,「讓他感覺自己是做到的」。又如曾經發脾氣說要回鄉住,「這時候最好不要理他,讓他自己靜下來」。他們善忘,你都可以。

照顧者只是其中一個身份

杏儀多年來上過不同課堂,學習照顧技巧、食物、營養、穴位按摩等。提起如何抒緩各疾病、做什麼運動、吃什麼才好,杏儀如數家珍,如乒乓球可訓練專注力、思考接球的角度和力度,是對大腦的鍛煉。又要有偵探頭腦,發覺父親血糖過高不是因為日間飲食,而是源於他夜半起床偷吃涼粉。所下的工夫,絕不比一份正職來得輕鬆。友人都替她感辛苦,「很多人都覺得我很慘,叫我不要理他,他們都只是好心,我不怪他們,只可以多謝他們關心⋯⋯沒辦法啦,誰叫我是他女兒呢」。

一路走來,靠的是愛還是責任?葉杏儀會說,照顧者只是自己其中一個身份,「最緊要自己開心⋯⋯我都要同朋友出去玩㗎嘛」。她的放鬆方法,獨處與群聚缺一不可,「獨處很舒服、放鬆,但不可以長期獨處,不然很易鑽牛角尖,有時都要找朋友飲啤酒、吹水、飲咖啡」。

「最緊要自己開心」。一轉念,你從來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。

照顧者小檔
葉杏儀
照顧患躁鬱症、糖尿病及輕度認知障礙的九旬父親

相關文章